

最新發行

- 2025年4月18日
- 1 首歌曲
- The Great Gatsby (Music From Baz Luhrmann's Film) · 2013年
- Born to Die - The Paradise Edition · 2012年
- Henry, come on - Single · 2025年
- Midnights (3am Edition) · 2022年
- Born to Die – Paradise Edition (Special Version) · 2012年
- Lust for Life · 2017年
- Born to Die – Paradise Edition (Special Version) · 2011年
- Born to Die – Paradise Edition (Special Version) · 2011年
- Lust for Life · 2017年
- Chemtrails Over the Country Club · 2021年
必聽專輯
- 《Norman F*****g Rockwell!》內藏 Lana Del Rey 對好萊塢與漢普頓地區的幻想,同時也提醒了我們這兩個地方的空虛。這張明滅而生動的專輯詮釋了真實的規則,而這位藝人也正是以打破規則著稱。這次,作品裡夾雜著真誠與諷刺的色彩,看你能否分辨其中的差別。 專輯最終曲〈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 for a woman like me to have - but I have it〉包含第一人稱的反思與自白,疊加在簡單的鋼琴和弦上,但同時又擁有鮮明的戲劇張力。它將 Sylvia Plath 的人生趣事融入其中,讓我們再次反思到底什麼才是真的。而當她重複著句子「像我這種女人」(a woman like me) 時,感覺像在調侃自己過去十年間混合了不同的人物設定,包括異類與偶像、名媛與女巫、海報女郎與詩人、罪人與聖人,只為消解它們的意義。而她亦在這裡提出更大膽的想法:世界上只有一種人比複雜的女人更危險,那就是不願放棄的那種。
專輯
- 2021年
- 2017年
- 2024年
參與作品
更多好聽的作品
關於Lana Del Rey
雖然 Lana Del Rey 的名字和造型類似 1960 年代的好萊塢明星,但其實她只可能在網路時代出現。早在化身「Lana Del Rey」之前,她已經嘗試過包括本名 Lizzy Grant 在內的四個藝名,足可見這位 1985 年出生的紐約客對待自己的身分有多麼煞費苦心。但網路的好處就在於:它賦予每個人雕塑身分、彰顯理想形象的平等權利。2011 年,穿戴一新的「Lana Del Rey」以交響樂風格的悵惘抒情單曲〈Video Games〉橫空出世,配合日後帶動膠片濾鏡風潮的超 8 毫米膠片畫質 MV,引發了社群媒體用戶的瘋狂傳播。魅力十足的致命女郎 Lana Del Rey,故意透過性暗示的詞句作為探索男性行為乃至美國身分的手段。這首歌證明,在這個過度分享的時代,藝人有可能建立真正的神祕感,甚至能在被流行勁歌佔據的 Top 40 榜單上,刻下慵懶的、美劇《雙峰》般風格的藝術流行印記。 網路是她的遊樂園,用深沉歌聲令人心碎則是她的樂趣所在。從〈Video Games〉起,Lana 就一直讓樂迷捉摸不透。她身上同時滲出老派的搖滾氣質和現代的嘻哈態度,既可以在夢幻流行小夜曲〈Brooklyn Baby〉裡順口唱出 Lou Reed 的名字,也能同樣輕鬆地在〈Lust for Life〉裡和 R&B 未來主義者 The Weeknd 默契溝通。Lana 絕不僅僅是崇尚復古風格:她擁抱懷舊的美國意象,同時透過叛逆的、有時候甚至是瀆神的「反情歌」去顛覆這個幻象,並在這個過程中把流行文化的殘渣抬升為高雅藝術。 在 2019 年的宏大傑作、足以媲美艾爾頓·強 (Elton John) 1970 年代早期經典作品的專輯《Norman F*****g Rockwell!》裡,她特別翻唱了 Sublime 樂團 90 年的迷幻 Funk 金曲〈Doin' Time〉,為它添上一層撩人的 Trip-Hop 面紗。兩年後的專輯《Chemtrails Over the Country Club》中,Lana 又轉向美國中西部的鄉村與民謠,多次致敬帶給她影響的鄉村樂歌手們,歌唱著在美國社會中一度失語的中產階級白人女性生活。至今,復古且叛逆的 Lana Del Rey 仍然在續寫自己的神祕故事。
- 來自
-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
- 生日
- 1985年6月21日
- 類型
- 另類音樂